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滑坡灾害,牵动着深圳人的心。灾区附近的居民,默默打开了家门,接待惊魂未定的受灾群众;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,不断送来安置物资,甚至在农历冬至夜为受灾群众送来了饺子;社工、义工们无处不在,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,为受灾群众和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带来温暖。 在这座爱心城市里,人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,和受灾群众一起,面对灾害,共渡难关。 爱心接力 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 昨天,光明群众体育中心的临时安置点,收留了一批新来的受灾者,他们是富亿德公司的员工。公司宿舍被掩埋后,他们所幸逃离现场,那时候,他们还不知道有临时安置点。附近居民知道他们的情况后,打开了大门,接待了他们,惊魂未定的他们有了个临时的家。 20日晚,灾害发生,当晚临时安置点设立后,光明义工联秘书处发出了临时安置点义工招募信息,20日24时发出信息,21日凌晨2点半,义工联的曾燕红收到200多条报名短信,义工招募满员。连日来,曾燕红每天还会收到几百个要求报名成为后备义工的电话。 在临时安置点里,随处可见义工们忙碌的身影。在他们的帮助下,热腾腾的饭菜代替了面包矿泉水,受灾群众有了棉衣被褥和全套生活用品,社工义工每日陪伴聊天…… 专业服务 一对一开展心理疏导 昨天上午,光明群众体育中心临时安置点,社工陈雪发现一位大叔脸色有异样,多年的专业服务经验告诉她,大叔可能有什么难处。询问后知道,大叔姓张,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和帕金森综合征,房子被掩埋后,病历本、医保卡都找不到了,两天没有注射胰岛素。了解到张大叔的情况后,陈雪马上联系光明新区人民医院的医疗社工,在社工的协调下,张大叔顺利到医院打了胰岛素。 陈雪是深圳灾害应急社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。该服务队由参加过汶川、鲁甸、雅安等灾害介入服务的资深社工及社工督导组成。21日下午,服务队第一批22名队员赶到灾害现场,23日下午,第二批20人赶赴现场开展服务。他们对失联人员与罹难者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。随后,他们还将为受灾群众建立档案,协助受灾群众开展家园重建工作。 由于灾害所在地居住的多为外来务工人员,不具备深圳户籍和综合医疗保险,深圳市慈善会已针对滑坡的伤残人士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由以前的1个月调整为1天内完成审批和支付,第一时间将慈善款用于医疗救助之外的辅助生活和关爱支持。…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受灾群众从第一天的惊恐、不安到现在逐渐的平静、稳定。“有这么多人帮我们,挺温暖的!”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说。